教育信贷市场纠纷再现。
近日,有多名消费者在投诉平台上反映,在教育机构樱花国际日语、等试听或报名时,在教育机构销售人员介绍下向招联有限公司申请贷款分期学费后,退款遇到阻碍。
教育分期 变味
据消费者袁女士在聚投诉上描述,其于2018年7月31日购买VIPKID英语课程,因孩子不适应这种上课方式,于2019年4月16日申请退款(仅申请退未上部分的课时)。但对方不予退款,理由是超过180天了。
然而,袁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据另一位消费者白女士描述,如果学生24小时以内取消课程,VIPKID平台就要扣一节课的课费(170元/次,25分钟/次);同时,想上课提前2小时预约就可以。在白女士看来,这是非常不公平不对等的条约。
记者发现,消费者除了将投诉的焦点聚集在退款麻烦之外,更将矛盾指向了教育分期。例如:袁女士讲到,当时报名时VIPKID销售人员一直说是分期付款,但事后才知道是小额贷款,纯属欺骗。白女士则表示,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提前扣费。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认为我的知情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退课费拖延不给我之外,还耽误了我很多精力和时间。 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讲到,其报名樱花国际日语北京中关村校区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销售人员开通了消费贷 招联好期贷,但后来发现申请课程不方便想要退费时,却被销售人员告知要扣掉电子账号开通费等各类费用。
针对消费者的投诉,记者向招联消费金融发去了采访提纲,但对方并未给予答复。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教育机构与消费金融公司合作的过程中,教育机构每推动一单分期业务,都可以从消费金融公司获取佣金;同时,对贷款方的风控也由消费金融来管,因此在能够增加收入又不用承担风险的情况下,教育机构自然会努力劝说学员参加教育分期。
各方争相进入
根据德勤中国发布的,2018年中国教育整体规模达到2.68万亿元,其中,民营教育市场规模达1.6万亿元,在2020年前将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
记者注意到,不断增长的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持牌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争相涌入这片蓝海市场。例如,苏宁消费金融与新世界教育合作推出了 任性学 教育分期服务;招联消费金融与美联英语、华尔街英语、七田真国际早教中心合作,用户可申请信用额度分期缴纳课程费用;品钛与阿凡题达成合作,主要服务阿凡题旗下的在线1对1教育产品,等等。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倾向于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学费。据一位专做教育分期的业内人士则透露: 由于不少企业打着 零利息零手续费 的旗号,对部分消费者产生诱惑就比较大,可以抵消一次性交费的压力。 但实际体验可能不尽如人意,产生的手续费利息也往往比宣传的要高,而一旦交易达成,就很容易陷入被动。
在分析人士看来,教育分期实际上是依托互联网金融诞生的一种贷款形式,虽然 互联网+教育 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但一些机构在招生中却出现了种种不规范现象。
由于教育信贷市场尚不成熟,原本应是教育机构、金融机构、消费者三方共赢的生意,却可能因各方利益驱使、竞争激烈导致乱象频发,从而陷入三方纠纷。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说。
消费市场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9年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以来,10年间,国内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数量已扩展至23家。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7年的5年时间里,我国消费金融迅速发展,除去住房贷款的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4.7%。特别是在2017年,消费信贷余额达到96000亿元,同比增长62.2%,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据预测,未来几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的增速虽将有所回落,但仍将以年均30%以上的增速扩张。
记者注意到,除了教育分期,医美、装修、旅游等各类创新消费金融产品也层出不穷,消费金融井喷发展。
以招联消费金融为例,其目前旗下已拥有 好期贷 、 信用付 和 零零花 三大产品体系,以线上模式为主、兼具模式,嵌入到购物、旅游、装修、教育培训和医疗美容等各类消费场景中,无抵押、无担保,凭个人信用申请,借款与还款全部在网上完成,极大满足了中低收入人群差异化的消费金融需求。
据招联消费金融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10月,招联金融注册用户已突破6000万户,业务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让众多未被传统金融服务覆盖的消费群体享受到了普惠金融的便捷服务。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消费金融的发展,在推动消费转型升级、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不过,在大众消费理念与消费行为快速变化的背景下,消费金融公司的创新转型压力也在持续增加,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以及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影响下,催生出一大批定位于 小额、分散 消费金融服务的P2P网贷平台。同时,市场竞争加剧,促使推动消费金融公司持续在获客渠道、产品创新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主动作为,为机构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中泰证券分析师陆婕表示,展望未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需要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发挥股东带来的场景优势,形成独特的获客及风控能力,通过金融科技的运用优化流程,提升效率,维持稳定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