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五一小长假的临近,银行理财产品并未掀起新一波的发行 小高潮 。4月29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中国理财网在售的1533款产品中,不管是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城商行、农商行,此前销售火爆的五一节日专属理财产品数量寥寥无几,意愿较低,且高收益产品难寻 踪迹 。
节前 揽储 按下暂停键
与以往五一节前银行大力推出专属理财产品的热闹景象相比,今年却稍显凄凉。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4月29日,在中国理财网在售的1533款产品中,不管是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城商行、农商行,此前销售火爆的五一节日专属理财产品数量寥寥无几。国有大行中仅有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推出了五一专属理财产品。据建设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显示,该行推出的 乾元(五一专享) 理财产品期限类型为6 12个月,收益类型为非保本浮动收益,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4.2%。工商银行推出的 劳动最光荣 专属理财产品期限类型为3 6个月,收益类型也为非保本浮动收益,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3.9%。股份制银行则缺席五一专属理财产品的发售。城商行及其他机构发行的多数是新客专享、私人客户专享理财产品,也有银行在五一小长假前一天推出了 幸福周四 理财产品,例如,宁波银行推出的 汇通理财周四专享 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4.35%。
临近五一小长假,银行一反常态揽储意愿降低也实属罕见,一家国有大行客服经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主要是因为 资管新规 的限制,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越来越快,理财产品产品收益比较低,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意愿不强。普益标准研究员于康分析认为,近期央行通过开展逆回购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和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等方式向市场投放较多流动性,整体来看目前银行体系资金较为充裕,致使资金成本下行,因此银行高息揽储的意愿不强。
高收益产品难寻 踪迹
现在钱拿在手里,不知道该买什么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是一降再降 投资人马女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说道。在市场资金面宽松,资金成本整体下行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是当前市场环境下的自然结果。
从收益率来看,中国理财网在售的1533款产品中,已难觅2018年开年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达到7%的产品。国有大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普遍在4% 4.1%左右;股份制银行稍高,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在4.3% 4.4%左右;城商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普遍在4.5%以上,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两家位于沿海地区的商业银行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达到6%,它们分别是宁波银行、宁波通商银行,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分别为6.5%和6%。
从第三方机构监测可以看出,银行理财收益率近期虽然略有回暖,但上升幅度仍然较小,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上周(4月20日-4月26日)274家银行共发行了1702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发行银行数减少64家,产品发行量减少331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18%,较上期增加0.01个百分点。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走势,于康预测,在积极的财政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影响下,市场流动性保持适度宽松,市场资金利率走低。与此同时,在转型过渡期,大部分银行机构仍在致力于理财结构的调整,致使资产端收益空间持续收窄。因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银行理财收益大概率仍将延续此前的下行趋势。
可关注定制化理财产品
随着 资管新规 理财新规 和《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监管文件连续出台,2018年被称为资管元年,银行理财产品在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也受到了较大冲击。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与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8年)》数据显示,同业理财规模与占比持续 双降 。自2017年高点以来,同业理财规模和占比连续22个月环比 双降 。截至2018年底,全市场金融同业类产品存续余额1.22万亿元,同比减少2.04万亿元,降幅为62.57%;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3.80%,同比下降7.21个百分点。
现在离资管新规发布已经一周年了,资管新规后银行很多的理财业务都不能做了,能做的品种有限,也迫使银行在有限的市场开展业务,导致竞争更加激烈。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教授刘澄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另外目前银行总体的资金趋于宽松,利率下降是必然的。
在收益率下行、理财产品发行遇冷的情况下,投资人如何在节日期间选择更好的理财产品?于康建议称,节日期间,投资者可关注银行针对专属人群的定制化理财产品;除银行理财产品之外,国债逆回购在节假日期间往往会有较高收益,投资者也可留意观察。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时期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都应结合自身流动性需求和投资风险偏好,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