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消息,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模式,同样是公司,冰火两重天的格局却十分明显。有的公司净利暴增88倍,但同时也有2年亏损14亿的。
在2010年,首批四家消费金融公司成立。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市场需求没有被充分激发,银行信用卡是市场上的主要玩家,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在线下小规模拓展业务。2013年之后,互联网消费金融逐渐兴起,新兴的互金公司快速增长并抢占市场,同时一些业迅速反应过来开始抢食。
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监管不断收紧将处于灰色地带的消费金融提供商们一批批驱逐出战场,让持牌金融机构们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
在过去几年消费金融市场的混战阶段,激烈的行业竞争也带动了消金公司整体能力的发展,除了资金成本优势外,在渠道合作、精准营销、自建场景、风险控制以及用户体验方面的能力也在逐渐向银行和互联网巨头靠拢。
2017年,消费金融市场增速迅猛,进入10万亿元量级。但在经历了这一年的竞争后,市场出现了奇妙的变化。一方面,大部分底层平台垂死挣扎,大量业务线暂停。另一方面,却是的疯狂扩张和壮大。
监管过后,整个行业都处在夹缝之中。大量的小平台,在持续数月的挤压中,选择退出了市场。银行作为过去最大的资金来源,首先放弃了合作,资金荒危机加速蔓延,几乎成了压垮他们的第一座大山。
一边是垂死挣扎,另一边却是疯狂扩张。在这轮消金浪潮中,头部平台意气风发,日子过得相当滋润。目前,国内消费贷款规模的年增长已达30%左右,截至2017年底,消费金融市场达到了10万亿元的规模,相较2016年足足增长了2万多亿。但大量增长的红利,都落入头部机构的口袋。
经过了前两年的多方混战,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也逐步进入到洗牌和整合阶段。商业银行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消金公司也在加大火力。
如何在这个短暂的窗口期找到自己的定位,,应该是比眼下的营收和利润增长更值得关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