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流失、资金紧张,银行们正开启 抢钱 大战!
,广大储户收益,还有一项重磅货币即将落地!
银行开始 抢钱 ,储户迎来利好
你可能不知道,近期各大银行已经纷纷开始提高大额存款利率,几乎都将利率上浮至40%、50%上下,一些中小行甚至已经突破50%的 红线 。
众多银行加入提高利率揽储的行列,让 抢钱 大战正在迎来白热化。
4月26日,有媒体从招商银行深圳网点得到一份大额存单收益表:50万元以上上浮45%,100万以上上浮50%,三年期存款利率高达4.13%。
而同行业的其他几家银行也都有同样的动作。
如建行4月14日推出了利率水平较基准利率上浮45%的大额存单,认购起点金额为30万元,期限为一个月至一年。
中行、农行也在4月16日推出较基准利率上浮45%的大额存单,起购金额均为30万元。
如果仅仅这样去看,可能无法感受到利率提高的影响,但对比目前一、二、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变化之大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来。
目前一、二、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分别为1.5%、2.1%、2.75%,以招商银行为例,利率上浮之后,50万大额存单一年期利率高出0.68%,三年期利率高出1.24%;100万大额存单三年期利率高出1.38%,直接产生的影响就是从银行那里多获得4.14万的利息。
上浮之后的三年期超4.0%的利率已经堪比各种银行理财产品以及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这对于很多偏向资金安全的储户来讲,无疑是个大利好!
要知道大额存单是由银行面向个人、非企业、机关团体等发行的一种大额存款凭证,属于一般性存款,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 保护 ,而理财产品却没有这些安全措施。
近些年银行存款流失严重,资金面紧张,每家银行都面临着揽存的压力。
据华创证券的调研报告显示,79%的信贷员表示二季度吸储压力进一步上行,股份行中有70%信贷员表示吸储压力大幅提升,此外五大行53%的信贷员和城商行40%的信贷员赞同存款压力大幅上行。
而接下来将要即将落地的一项重磅政策,更将会加剧银行之间在利率上的竞争,让所有储户受益。
保本理财取消,利率即将放开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经常提到过资管新规的话题,新规中有一项政策就是取消理财产品 刚性兑付 。
对金融术语不太了解的网友可能不清楚这项政策的意思。取消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就是说银行的理财产品再也不能承诺保本,而是可以亏损的。
这项政策的后果就是银行的揽存压力继续增加。因为相比于市场面互联网金融类理财产品而言,之前的银行理财产品具有安全(保本)和相等收益的优势。
现在银行理财不能再承诺保本,那么必将在揽存过程中通过提高一般性存款的利率来增加吸引力。
但目前银行在利率提高的幅度上还受到一定的限制。
尽管2015年10月央行就已经取消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限制,但受定价自律机制约束,存款利率上浮幅度仍然存在不得超过50%的约束。
不过,接下来这一约束即将被彻底打破,因为有一项重磅的政策即将落地,那就是利率并轨。
所谓的利率并轨,就是指将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统一起来并交由市场决定,也即利率的彻底市场化!
而利率市场化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存贷款的利率交给市场去形成,利率的定价权交由银行自己去决定。到时候银行们之间为揽存而相互竞争,必然会带来存款利率整体上的提高,而利率的设定也再也没有上限的约束!
4月11日,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论坛发表讲话称,基准利率未来可能主要由市场决定,中国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双轨将合并成一个市场化利率。
那么,基准利率通过大幅度上浮,然后全部放开,从而与市场利率合并,最终基准利率消失。利率市场化最后的 收官 动作,或许很快就要开始,并在今年完成。
而最近大额存单利率大幅上浮,正是利率双轨合并的 第一步 ,接下来小额存单利率放开是 第二步 ,最终目标是实现利率彻底放开。
贷款成本增加,金融机构洗牌
就像硬币具有正反面一样,利率的市场化也不是给所有人都带来欢喜,它也会给部分人群带来困扰。
首先就是贷款利率会相应提高。
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银行从储户那里拿钱的成本提高了,保证银行自身利润的前提下,必然也会提高借款人的贷款利率。
除了企业贷款之外,银行放贷规模最大的恐怕还是个人住房贷款。
目前受住房政策干预,各大银行普遍将住房贷款利率上浮在20~30%左右,但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揽存成本增加,当前的房贷利率肯定还会上浮,贷款买房成本也会增加。
其次就是金融机构经营分化,行业可能面临洗牌。
打破利率空间限制,实行利率市场化,也就意味去掉了银行之间竞争的绊脚石。在利率调整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很多竞争力强的银行无法施展全部实力,无形之中给那些实力较软,竞争意识不强的银行增添了一柄保护伞。
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们可以在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两端大做文章,有实力的银行可以通过更高的存款利率或较低的贷款利率打压竞争对手,最终将导致各大银行之间的经营出现分化,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甚至会出现破产和兼并。
总之,银行之间利率无法拉开差距,都躺着挣钱的日子将彻底结束。
多年前从腾讯“退休”的刘成敏,在宣布退休计划时遭遇了诸多质疑,一度被描绘成“大公司政治的牺牲者”,甚至有人将他领导的部门与微信对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