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P2P平台迎来了监管风暴,也令网贷平台步向正轨。据网贷天眼不完全统计,今年监管层共计下发至少25份政策文件,其中大部分文件都与网贷整改、合规及备案相关。
在合规进程中,优胜劣汰不可避免。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954家。而在今年1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2388家。但是,行业的总体成交量却并未随平台数量减少而减少,相反,截至今年11月底,网贷行业总成交量达2.58万亿元,高于去年2.06万亿元的全年成交量。
海象金服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行业合规趋势不断推动之下,整体行业实现了 良币倒逼劣币 的正向效应。纵观2017年,网贷行业经历了ICP备案、银行存管、投资额度限制等一系列合规政策的冲击,迄今能够存留的基本上已经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因此,虽然行业整体开展业务平台的数量在减少,但整个行业的纯度得到了加强,在社会舆论和跨业合作上,网贷平台也拥有了更多的期许。
至少25份监管文件下发
涉及整改、合规、备案等
自去年8月24日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拉开了严监管的序幕之后,银监会又先后发布了备案管理、资金存管和信息披露等文件,形成了 1+3 网贷监管制度框架。围绕此框架,各金融监管部门和各地金融办纷纷根据行业发展实际情况以及各地域行业发展特征密集出台相关政策规定。据网贷天眼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监管层共计下发至少25份政策文件,其中大部分文件都与网贷整改、合规及备案有关。
在登记备案方面,去年11月28日,银监会联合工信部、工商总局就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指引》。在各地方的具体落实上,今年2月9日,厦门市金融办率先发布《厦门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暂行办法》。2月13日,广东省金融办也下发了《广东省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7月3日,深圳市金融办发布了《深圳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信披也是今年监管的重中之重。8月25日,银监会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要求网贷机构通过官方网站及其他互联网渠道向社会公众公示网贷机构基本信息、运营信息、项目信息、重大风险信息等相关信息的行为。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平台给予6个月整改期。并且,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于今年发布了《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个体网络借贷》团体标准,将强制性披露项由原来的65项增至109项。
作为今年行业关键词的 整改 ,今年也有不少相关文件出台,为平台的合规助力。今年3月份,北京市金融局出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事实认定及整改要求》,也被称为史上最严148条整改要求。6月底,央行的17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要求互金平台、业务规模双降。7月6日,央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对互联网平台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从事违法违规业务开展清理整顿通知》。7月7日,上海市金融办和上海银监局发布《上海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实施认定与整改工作指引表》;9月份,深圳市金融办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事实认定及整改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风波不断的现金贷今年也迎来了监管的 组合拳 。4月4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 现金贷 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指出现金贷的问题。12月1日,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关于规范整顿 现金贷 业务的通知》,其中要求暂停发放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逐步压缩存量业务,限期完成整改。未依法取得经营放贷业务资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经营放贷业务。
全年平台数量减少434家
成交额反超去年
在量化派CEO周灏看来,新的监管政策限制了行业的野蛮生长和不符合金融本质的行为,在保证了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为真正致力于通过科技输出来提高金融机构效率的公司营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
而监管政策频出,行业也势必迎来洗牌。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954家。而在今年1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2388家。但是,行业的总体成交量却并未随平台数量减少而减少,相反,截至今年11月底,网贷行业总成交量达2.58万亿元,高于去年2.06万亿元的全年成交量。
具体到各个平台上,有业内人士认为,行业监管趋严带来了两方面的变化:第一,各平台已经逐步按照政策要求开始调整业务、申请资质,或根据各属地化要求开展第二轮合规进程。回顾2017年,整体网贷行业的风险在不断出清。受益于政策的逐步完善,行业内部已经自发形成了统一化、模式化的合规清单,工信部、公安部、银监会等政府部门管理机构也开始形成矩阵式多维度管理体系,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扫清该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为投资者资金安全和行业良性发展创造积极的环境。第二,整个行业的盈利模式、战略打法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呈现出趋同的现象,不过随着政策框架逐步明朗,各平台发展的个性化有可能将在2018年期间或在整体监管政策体系完成后得到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