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升级 消费金融前途叵测

金融
2017
10/20
12:27
分享
评论

监管升级    消费金融前途叵测_金融_电商之家

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我国的消费金融可谓是风生水起。就在今年,更是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7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1.06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元,而去年全年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仅有8305亿元。不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却不仅没有相应的涨幅,反而8月的同比增速还创下了半年新低。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居民短期消费贷款流入楼市现象研究》显示,今年3月以来,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款金额约3700亿元,预计其中至少有3000亿元流向楼市。

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乱象频发,为防止房地产泡沫的产生,九月以来,全国各地针对银行个人消费贷的排查工作已经大规模展开,银监会等监管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严格监控消费贷等资金流入房地产。部分银行在提高消费贷申请条件的同时,也上调了利率、降低额度和年限,并开始要求借款客户提交消费证明材料。此外,还有部分银行对于某些个人消费分期产品的存量贷款要求查验资金流向。

本月17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向会员单位下发了新版《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 互联网消费金融》团体标准,标准中要求消费金融强制披露23项内容,希望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消费金融从业机构的信息透明度。多种风向表明了相关部门对打击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决心。

监管层严令禁止消费贷入楼市,虽然很难保证资金不会穿个新“马甲”、换个新方式流入楼市,但总体来说消费贷流向楼市之路差不多是被堵了。

损失了一个巨额消费场景,消费金融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每日金融认为,只有产生了消费需求,相关消费金融服务需求才会产生,而消费需求往往是与场景紧密结合的。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消费贷还是朝房地产流去,国民其他的消费就会压缩,不仅对实体经济不利,对于消费金融的长远发展也有影响。

流入房地产之路被堵,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还有更多的消费场景亟待挖掘。

对于消费金融从业者来说,要紧跟用户的消费趋势、消费需求,挖掘出更多新的增长点和潜在商机,衍生出多种之前没有的的消费场景。目前消费金融平台拓展和创新了许多场景化服务,如旅游、教育、医疗、家装、购买3C产品等,涉及人们生活方方面面。随着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和升级,消费金融产品的场景还会更加多样化、丰富化。除了加大在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上的投入外,平台还可以搭建自己的电商平台,或与实体机构或电商平台合作,拓展自身线上消费场景,增加流入入口等。

消费金融平台还可以挖掘更广阔的市场。目前,越来越多人对汽车、旅游以及其他日常消费拥有自己的需求,消费升级也刷新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储蓄性人口正在逐渐减少。城市白领、高学历人群和中产阶级无疑是当前消费金融行业的主要群体。不过,这群人其实只占少数,我国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有可以开发的消费空间。

空间上,以农村市场为例,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的稳步上涨。消费水平逐年提升,也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方式的变化,无现金化交易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专注农村消费金融的平台在目前来说还比较少,市场空间非常可观。此外,消费金融平台还可发掘城市边缘地区,和三四线小城市等,成为更多人的消费方式。

人群上,目前消费金融的主要群体是城市白领和中产阶级等,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接触和了解网络,相信未来他们的消费观念也会随之变化,平台可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根据其消费习惯制定针对中老年人的消费金融策略。

此外,风控永远是金融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有人说:风控模型不过关,就不配做消费金融。消费金融在给广大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目前消费金融客户量大,违约成本较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为风控水平的进一步升级提供了条件,如何利用好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建立好风控模型,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风险,是消费金融平台今后发展的重点。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2014年,Uber始进入市场就遭遇了一个大问题 因为仅有信用卡,印尼2.6亿人中的大部分都无法使用,最终这家网约车公司不得不妥协,在当地学会处理 现金 交易。最近两年,在印尼依旧缺乏
金融
7月23日消息,据IPO早知道消息,拟赴港上市,最快于本季提交上市申请,以便在今年底挂牌。目前,移卡科技已聘请农银国际、中信里昂及野村作为上市安排行,协助筹备上市事宜。据移卡科技
金融
1月9日消息,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中国第二大比特币在香港进行IPO(首次公开招股)的计划搁浅后,目前正考虑在美国上市。该知情人士称,嘉楠耘智正考虑在纽交所上市,最早将
金融
即便网贷平台上线资金存管的速度在提升,已上线银行存管的661家平台也仅占彼时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36.2%,也即绝大多数平台尚未完成银行存管。
金融
新港股基金的严格审批,以及监管对于基金“募集规模匹配风险承受能力”的通报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港股基金的募集规模。
金融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