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鹏元征信等首批个人征信试点机构联合百度、网易、360、小米、滴滴、开鑫金服、宜信等行业内相关的机构发起成立了一家个人征信机构“信联”,以应对应对个人征信牌照迟迟未下发的窘境,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
据《电商报》了解,“信联”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组建,实现对互联网金融和小微金融个人征信的全方位覆盖。不过,“信联”仍然要面对来自央行的严格监管,在合规合法的框架下运行。目前,“信联”机构筹建已进入实质阶段,平台架构的搭建已经开始运作。
早在2015年1月,央行就印发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允许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在内的8家公司开展第一批征信试点业务,《通知》中明确的准备时间为6个月,但是过了两年,8家获得试点资格的公司没有一家获得个人征信牌照。
提及原因,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曾表示,一是因为8家试点机构每一家都像追求依托互联网形成自己的业务闭环,造成市场信息链的分割,不利于产品的有效性和信息共享;二是业务或者公司治理机构上并不具备或者不具有第三方征信独立性,如阿里、腾讯等互联网金融机构都拥有众多业务条线,独立性存争议;三是试点机构对征信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规则了解不够,而且也不太遵守。
在“信联”的模式下,上述问题大部分都将得到解决。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表示,“信联”效仿的是第三方支付“共建、共有、共享”原则的“网联模式”,通过信联这一联合体,可以实现各个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统一标准,得出更客观真实的个人征信报告。
因此,相比各机构自身,“信联”的模式更能得到央行监管部门的认可,有更大的概率能够获得个人征信牌照。这样一来,各家征信机构就拥有了曲线获得牌照的可能。
不过,“信联”模式也将面临诸多难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目前参加“信联”筹建的成员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都拥有多年累积的庞大用户数据,它们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竞争关系,能否愿意实现完全的信息共享,保证数据的公开透明,让“信联”成为真正具有公信力的平台。
其实,“信联”模式早有先例,2013年8月,由央行牵头、上海资信发起成立了全国首个网络金融征信系统,当时邀请了多家网贷公司加入,但最终效果不佳,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平台之间不愿实现完全的信息共享,担心用户数据流失。因此,面临相似困难的“信联”能否实现“曲线救国”,获得央行的认可,最终拿到个人征信牌照,还值得进一步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