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业监管体制下,我国金融业存在不同机构开展同类业务的行为规则和监管标准不一致的现象。在此背景下,金融业亟须建立标准化体系,而发展迅猛的互联网金融也成为监管关注的重点领域。
近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银发〔2017〕115号)(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央行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我国金融业标准化建立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向金融业标准化建设提出新要求;金融创新对金融业标准化提出新挑战;关注公共利益成为金融业标准化新重点;金融业双向开放知名金融业标准化新方向。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规划》明确了金融业标准化工作的四项主要任务和五项重点工程,其中,互联网金融标准化工程是重点工程之一。《规划》强调持续推进金融国际标准化,在移动金融服务、非银行支付、数字货币等重点领域,加大对口专家派出力度,争取主导1-2项国际标准研制。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已经接近于美国的50倍。而随着我国金融国际化、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建立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尤为迫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业务一部主任沈一飞6月7日在出席论坛活动时就表示,“缺标准、缺规则”是互联网金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他指出,这个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制定政策;另一方面需要群策群力,制定相关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加快互联网金融标准化建设。
在具体举措上,《规划》明确要制定信息披露、数据统计、信用信息共享、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互联网金融行业管理类标准;适应普惠金融和移动金融发展的需要,制定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类标准;制定互联网金融领域网络安全、信息交换、身份认证等信息技术类标准。